最近一段時間,杭州的一家大公司老板王先生是十分的苦惱:通過自己不懈努力,自己公司的原始資本在幾年內(nèi)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現(xiàn)在已擠進該行業(yè)的前十名。家外的事業(yè)是成功了,但家里對孩子的教育卻越來越失敗。他百思不得其解。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理事長、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趙國秋教授破解內(nèi)在原因,指出這種情況如處理不當,這樣的家庭會越來越多,必須重塑家庭信任與尊重,才能教育好孩子。
據(jù)王先生介紹,因為自己事業(yè)上的成功,他對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將來接自己的班,趕超自己。孩子稍有不聽話,就用高壓政策,有時還動用拳頭。但孩子不吃這一套,索性有時故意不上學在外面玩來對抗。這一招不靈,他就用懷柔策略,答應只要好好上學讀書,要什么就給什么。但孩子常常以此來要挾自己。硬與軟都試過了,還是不行,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不良的習性也越來越多。他想,在公司是呼風喚雨的大老板,這么多人都能有條不紊地管理好,為什么一到了自己的孩子面前卻束手無策了呢?在百般無奈之下,他請教了市疾控中心心理專家趙國秋。
趙國秋主任告訴記者,在一般人的眼里,這確實是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不僅發(fā)生在像王先生這樣的大老板或單位的大領導家中,而且就是當了多年的優(yōu)秀教師也會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他在工作中也常常碰到因此而來咨詢的家長。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劇烈,這種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多。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趙主任認為,孩子有時表現(xiàn)出某種偏離常規(guī)的行為,只是渴望被關注,希望重新得到愛,或者表達對父母的一種憤怒與反抗。它是一種信號,應當引起注意了。
當家庭里有一個過于強勢的父親或母親時,為了維護這種平衡,必定會出現(xiàn)一個或兩個弱者。也就是說,強勢的父母,在社會上如果是班主任或領導的角色,就很容易將這種人際交往的模式原封不動地搬到家中,只要自己發(fā)話,孩子必須服從。
再則,由于事業(yè)上很成功的父母,他們承擔的壓力與責任也很大,所以他們會投注很多精力在工作上,對待孩子無暇顧及,只能或只愿采取簡單粗暴方式,希望在一頓怒火與責罵之下,孩子會神奇般地變好了。不過,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
一旦父母讓孩子成為家庭里的弱者,孩子自身成長的能量就會被削弱,也就是說,他們不太相信自己有能量成為強者,而且,父母取得的成就對于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當他們被父母期望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時,他們不可避免地擔心"太高的蘋果如何夠得著?"
另外,當父母自己情緒不好,卻把孩子當成替罪羊,對他們大吼大叫時,孩子會更加懦弱自責,也就是說,他們會在潛意識里得到這樣一個答案:"都是我不好,是我讓父母親發(fā)火,我真不是個好孩子。"于是,在內(nèi)疚的同時,他們還積聚了大量憤怒的能量,為了與內(nèi)心里"我是壞孩子"這個自我意象相呼應,他們或者真的不再去上學,或者故意去做一些老師和父母認為違反道德的事,以此來宣泄心中的憤怒或對父母的懲罰。
于是,局勢可能發(fā)生兩種轉變,一種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也就是說,父母不肯承認自己的無能,繼續(xù)用無效的打罵方式對待孩子,導致親子關系更加惡化。
另一種是強勢的父母變成弱者,趕緊許諾孩子:"只要你去上學,什么都答應你。"這王先生也采用過。而弱者變成強者,即孩子終于找到父母的軟肋了,那就是可以用"上學"這個武器來控制父母。
再往下演變,這就是持久戰(zhàn)了。若父母在這期間,依然沒有反省,沒有意識到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只是通過暫時的妥協(xié)來解決問題,恐怕事情不但會越演越烈,反反復復,而且會導致雙方都失去信心與耐心。當有一天世界大戰(zhàn)再次爆發(fā)時,對雙方的傷害就很難估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