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這一番說話,不但將道德破產(chǎn)和高盛撇得干干凈凈,還將矛頭直指監(jiān)管部門。實際上,持有大量高盛優(yōu)先股的巴菲特此前也屢次表態(tài)支持高盛。
然而,力挺高盛的話音未落,巴菲特自己卻陷入了“誠信問題”。5月6日,據(jù)外電報道,SEC正在調查巴菲特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去年以260億美元收購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鐵路公司時,在對其他股東的信息披露方面是否得當。
巴菲特往往是對的
回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發(fā)家史,股神巴菲特的很多決策雖在當時遭到市場普遍質疑,但到最后,股神往往以他獨特的眼光和投資理念“笑到了最后”。
1973年,美國股市開始下跌,巴菲特逆市買入了大約1000萬美元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原因是該公司旗下?lián)碛腥A盛頓郵報、新聞周刊及幾家電視臺等優(yōu)質資產(chǎn),內在價值起碼4億美元,而公司總市值只有1億美元,股價打了2.5折。但巴菲特沒有想到,1973年和1974年美國股市繼續(xù)大跌,盡管華盛頓郵報經(jīng)營業(yè)績持續(xù)良好,股價卻繼續(xù)大跌25%,巴菲特遭套牢。在一片批評聲中,巴菲特依然堅持持有,他堅信郵報的壟斷性競爭優(yōu)勢,因為他相信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在當時來講就好像擁有了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
2007年底,巴菲特持有的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市值高達13.67億美元,比當年的1000萬美元足足翻了137倍。
這樣的故事在投資可口可樂、GEICO保險公司、吉列公司以及包括中國石油等身上一再頻頻上演。
在中國,為人們所驚嘆的是巴菲特投資中石油一役,在2007年致股東的信件中,巴菲特寫道:2002和2003年,伯克希爾以4.88億美元購入了中國石油1.3%的股份,購買中石油股權時,中石油的總體市值大概是370億美元,而我們對中石油的估值是1000億美元;到2007年下半年,隨著油價明顯攀升,中石油的市值升至2750億美元;相比其他石油公司,中石油股價偏高,所以我們將手中的股票以40億美元全部賣出。
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時間,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慘霧,巴菲特剛買入中石油股票時,也有一段時間被套住的。2007年中,巴菲特出售中石油股票后,受到了中國股民空前的批評,因為中石油股票在他出售以后一路上升,人們普遍認為巴菲特賣得太早了。然而,時間再一次證明了巴菲特決策的正確性。
這次股神還能對嗎?
股神,以一次次的實踐證明了他判斷的精準,也奠定了其在全球投資人心中堅不可摧的地位。可是,這次,他還能對嗎?
事情似乎沒那么簡單,原因就是背后有太多的利益糾結。
據(jù)悉,巴菲特持有高盛50億美元的優(yōu)先股,每年為巴菲特帶來5億美元股息收益,高盛可以以每股高出10%的價格回購這些股票。另外,根據(jù)協(xié)議,巴菲特還可以以每股115美元購買50億美元高盛普通股。
正是由于這一層特殊關系,讓外界質疑巴菲特力挺高盛的真實動機。
另外一個眾所周知的情況是,在華爾街所有公司中,巴菲特和高盛一直就是“鐵桿”關系。高盛也總是將巴菲特當作自己人。這次高盛遭遇“欺詐門”,面對來自華盛頓的敲打以及民間的抗議浪潮,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勞埃德第一時間選擇了向巴菲特求教如何展開更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人人喊打的高盛,巴菲特選擇了力挺。
然而,對于巴菲特的選擇,包括哈撒韋股東在內的公眾似乎都并不樂意接受。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妙語如珠,下面也是掌聲和笑聲相呼應。但在高盛問題上,不管巴菲特怎么調侃,股東們似乎反應都很平淡,許多人更是對此感到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