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玉器,保值增值自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文化和思想層面的體現(xiàn)。乾隆時期的琢玉技藝更是達到空前的高峰,因此,目前玉器拍賣排前十位的大部分是乾隆玉器。
“石之美者,玉也”,這是《說文解字》里對玉的解釋,說白了,玉就是一塊美麗的石頭。
從礦物學的角度分析,玉有兩種,一種是角閃石,也叫透閃石,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鈣,硬度大約在6-6.5度,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軟玉,如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陽玉、遼寧岫巖玉等;另一種是輝石,硬度大約在6.75-7度,比軟玉稍高,傳統(tǒng)上稱為硬玉。翡、翠、瑪瑙等屬于此類。玉和中國人結(jié)緣已有上萬年之久,被古人賦予靈魂,將其特性歸納為五德:仁、義、智、勇、潔,故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法。
中國是最早使用玉石的國家之一,早在蠻荒時代這些美麗的石頭就被先人們磨光穿孔,佩帶于胸頸前。按照傳統(tǒng)的劃分,中國歷史上曾有三次制玉高峰:上古、中古和清中期。上古是指新石器時期至夏、商、周三代,中古是指漢至宋代,清中期也就是乾隆時期。漢以前,玉器主要作為神器、禮器而存在,上祭祀天神,下顯示王權(quán),被用于玩賞的成分極低,更多是一種身份、地位的體現(xiàn)。到了唐宋時期,玉器已開始出現(xiàn)世俗化傾向,琢玉技術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到了元明清時期,除繼續(xù)繼承前代玉器特點的同時,琢玉題材受當時文人書畫的影響,出現(xiàn)了碾琢文人詩詞和寫意山水畫的玉器,并鐫刻名家款識。尤其是乾隆時期,琢玉技藝更是達到空前的高峰,目前玉器拍賣排前十位的大部分是乾隆玉器。
新疆和田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優(yōu)質(zhì)玉料產(chǎn)地,所產(chǎn)玉料以青玉居多,碧玉次之,間有白玉黃玉和墨玉,極其珍貴,羊脂白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乾隆時期,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亂,收復準噶爾地區(qū),保證了優(yōu)質(zhì)玉料的來源。再則乾隆帝本人愛玉成癖,是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都無法比擬的,他經(jīng)常親自參與玉器的制作,突破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傳統(tǒng)觀點,提倡“良玉不琢”,并且注意保留古玉上的沁色,甚至有意保留一些粗糙的玉皮子,利用沁色與原玉質(zhì)的差別,進行雕琢,行內(nèi)人稱“俏色”。翻看近幾年國內(nèi)外的玉器成交記錄,創(chuàng)出高價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乾隆玉”。如果是名家收藏,再沾有乾隆二字,無論大小,都會成為各路買家爭奪的目標。
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拍賣的清乾隆白玉鹿鶴同春雙耳活環(huán)瓶,高度28.5公分,玉料白色,有沁斑。瓶腹一面浮雕山巖梧桐,一鹿昂首挺立,一鹿臥而回首。梧桐枝葉茂盛,蝙蝠飛舞其中。另一面浮雕蒼松翠柏,林木蒼翠之下一對仙鶴回首相依于太湖石上,蝙蝠繞于空中。古人稱鹿為仙獸,鹿與祿、陸同音,鶴與合諧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亦有富貴長壽之說,松稱“百木之長”,長青不朽,梧桐是靈樹,傳說能引來鳳凰,蝙蝠,諧音“福”,也是寓意吉祥。集如此祥瑞的紋飾于一體,可見琢造者匠心獨運。此器成交價1132萬港幣,為倫敦N.B.Pilcher之舊藏,類似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件。
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拍賣的清乾隆白玉雙兔飾,長5公分,白玉,立體圓雕,雙兔相伴,翹首回望,口銜靈芝并臥,靈芝枝葉為底。此器可作鎮(zhèn)紙,也可作小型陳設。造型簡潔明快,刀工精湛,打磨光亮。兔子是祥瑞的征兆,靈芝寓意健康長壽,成交價102萬港幣。
“乾隆玉”之所以屢創(chuàng)高價,自有其歷史的主客觀原因。乾隆時期,隨著疆域確立和政治局面的穩(wěn)定,國力昌盛,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地步,財富的空前積累為奢侈享受提供了條件,精美藝術品受到皇室貴族的特別垂注,在當時的宮殿、苑囿內(nèi),幾乎到了無一處沒有玉的程度,宮廷成為最大的玉器典藏地。并且當時的制玉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已形成由專業(yè)畫師設計繪稿,匠人依稿樣雕琢的專業(yè)化、行業(yè)化的操作模式,蘇州、揚州都是當時有名的琢玉中心。